數字化賦能 “治水”變“智水”
近日,在和孚鎮和孚漾,全自動水葫蘆打撈船在河道中穿梭,水葫蘆會被前端的切割刀割斷,再利用傳送帶傳至船艙內?!霸谇謇磉^程中,全自動水葫蘆打撈船發揮了不小作用?!痹诤玩阪側舜笾飨瘲罱ㄖ锌磥?,打撈船效率極高,抵得上近20人的打撈能力。
據悉,全自動水葫蘆打撈船都安裝了無線監控和GPS定位系統,船只之間可以隨時聯動作戰,讓原來每條單打獨斗的船只變成一個握指成拳的保潔團隊。值得一提的是,船只通過數字化設備的配置,能對附近打撈力量不足的船只進行及時支援,大大提升河道保潔效率。同時,工作人員也可以通過GPS定位系統及時了解船只動向,進一步提升管理安全保障。
河流縱橫、湖漾密布的南潯,因水而美、因水而興,共有河道2248條,漾蕩615處。近年來,全區各級人大代表在“治水”前線監督調研,以主人翁姿態主動投身治水“一線”,問水在“一線”,履職在“一線”,為保一方水土盡心盡責。
而如何運用科技手段達到護水治水效果,是我區人大一直探索的課題。近年來,我區積極探索數字化治水,不斷加大投入,提升智能化、科技化監測手段,出動無人船、無人機巡河,為水環境治理提供數據支持,實現河道精細化管理。
日前,在和孚鎮荻港村,區人大代表楊明請來“外援”無人船巡河,機動靈活又有“透視眼”的無人船邊開邊測,對該村河道所在水體及周邊開展排查分析,從而掌握河道水體的污染源、水質分布情況及變化規律,為精準治理和精準施策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。
“通過無人船上前置攝像頭、聲吶、水質分析儀等設備,‘邊航邊測’深入常規人工無法監測、探查的河道,從而得到河道的‘知識圖譜’,直觀反映河道水質變化趨勢、疑似污染來源,實現多樣性水域環境下取點采樣?!睏蠲鞲嬖V記者,這套科技化監控體系,就像一雙“千里眼”,不僅能及時發現問題,而且可以通過視頻回放,追溯、倒查問題根源。
如今,水清了,村莊美了,在南潯,水清岸綠和魚翔淺底的靚麗風景線,隨處可見?!敖衲晔俏覀兊谒哪昱趸亍笥矶Α?,也是首次獲得“大禹鼎”銀鼎,這不僅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,更是一個全新的起點?!眳^人大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我區將秉承大禹精神,持續深化“五水共治”碧水行動,進一步借水而起、勇立潮頭,為高質量打造美麗繁華新江南、高水平建設美好生活新家園提供優質的水環境保障。